公园文化
麻城第一庙-帝主庙的建筑特色
麻城人总在埋怨“五脑山的菩萨——应远不应近”。其实五脑山帝主庙是先祖留给麻城人民的宝贵遗产。看到近几年建的什么厨房什么楼都与古代建筑风格相去甚远,可以说是大煞风景。希望我们以及后人在保护这些珍贵的遗产的同时不要盲目开发,不要盲目建设。
04-24
2022
刘天和重修帝主庙
这年深冬,一代名将刘天和与世长辞,将星陨落,举国哀悼。嘉靖皇帝加赠刘天和少保荣衔,谥封他为庄襄大司空,并对刘氏满门一一加封,并恩许在麻城县城建祖孙宫牌坊,以此表彰刘天和及其裔孙刘守有护国守土的赫赫功劳。而他亲手整修过的五脑山帝主庙,从此香火更加旺盛,名声越传越大,越传越远。当年刻的碑至今还在大殿墙上。
帝主庙与道教
帝主庙或紫薇庙,是鄂东北著名道教宫观,自北宋建庙以来,几经沧桑,屡废屡兴,现有庙观系清嘉庆丙辰年(公元1796)重修。庙群建筑分一亭(静心亭)、二门(一天门、二天门)、三宫(紫薇宫、玉清宫、威灵宫)、四楼(钟楼、鼓楼、戏楼、聚峰楼)、四殿(拜殿、帝主殿、祖师殿、娘娘殿)、斋厅、寝房等,总面积2600平方米。庙宇倚山就势,依坡而筑,庄重古朴,气宇轩昂。檐角龙头伸首吐舌,有行云欲飞之势。据考证,五脑山庙始建于北宋道教兴盛时期,距今有上千年历史。麻城县志载,历史上有两次大维修,一次在明嘉靖年间,一次在清嘉庆年间。单就后一次维修,捐资遍及南方各省,尤以四川云南甚巨。五脑山庙鼎盛时期,有道徒四十多人,庙观主持刘崇涵慕化四方,维修了静心亭、一天门和正殿(帝主殿)等,并在庙观四周栽花植树,使五脑山庙环境幽静、古雅,一时名噪湖北,与道教名山武当、木兰常有往来,望风朝拜的香客广及四川、云南、贵州、江西、湖南诸省,每日不下千人。
湖北黄冈市道教的现状与管理
明 代 时 , 黄 冈 出 了 一 名 道 士 陶 仲 文 ( 1 4 7 5 - 1 5 6 0 ) , 权 倾 朝 野 。 他 初 拜 罗 田 县 神 霄 派 道 士 万 玉 山 " 得 符 水 诀 " 。 后 任 黄 梅 县 吏 和 辽 东 海 州 库 大 使 。 后 至 京 城 , 由 当 时 道 教 真 人 邵 元 节 推 荐 给 明 世 宗 皇 帝 。 因 世 宗 皇 帝 好 道 , 宠 信 道 士 , 陶 仲 文 先 后 被 封 为 " 高 人 " 、 " 真 人 " 、 礼 部 尚 书 、 少 傅 、 少 师 、 光 禄 大 夫 、 大 柱 国 兼 大 学 士 、 恭 诚 伯 , 食 一 品 俸 , 岁 禄 1 2 0 0 石 , 为 明 代 道 士 之 冠 。 由 于 陶 仲 文 的 影 响 , 明 世 宗 时 代 全 国 道 教 达 到 鼎 盛 , 黄 冈 一 带 的 五 脑 王 宫 、 天 台 山 的 青 龙 观 等 宫 观 香 客 云 集 , 名 震 暇 迩
湖北麻城帝主信仰及其流传
湖北麻城帝主宫所奉主神帝主,又称福主、土主、张七相公,紫微侯,民间又称之为盖天帝主。帝主信仰起源于宋代的麻城,明代在鄂东地区得到传播,后随鄂东移民的足迹,影响及于鄂中、鄂西南及四川等地。帝主信仰的传播,与宋明清三代国家的赐额与封号、麻城籍士大夫的鼓吹、黄州商人的推波助澜、以麻城籍为主的鄂东移民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手机官网
客服热线
0713-2938028
关注我们
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