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服务


森林公园的疗养保健功能

发布时间:

2022-04-24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因而以调整身心、恢复健康娱乐学习等为主要目的的旅游越来越受人们青睐。由此而兴起的“回归大自然”、“绿色觉醒”、“森林旅游”、“森林浴”等迅速发展起来。在森林旅游中一种以卫生、保健、疗养为目的的旅游形式正悄然兴起。主要表现为森林短期度假、森林疗养院等。在国外如德国认为森林环境保健法(气候、森林、地形及山泉利用)是一种自然健康调养法。原苏联的芬多精科学认为森林的杀菌、净化功能具有使人精神清爽、平心气和的效果。法国人认为森林中的带电阴离子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功效。欧美人士认为林间土径散步能调节人体先天的生活韵律,使人精神焕发等等。中国自古以来就清楚地认识到森林的疗养、医药、卫生、保健价值。始于秦汉的高人雅士的隐居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治疗作用,通过山水、森林的心理治疗作用来抚慰人的心理创伤。李自珍的《本草纲目》实际上就是一本林药大全。历朝皇家行宫别苑均建在风景优美、森林茂密之处,就是利用森林的优美环境质量来调整身心,恢复体力与健康。现代出现的风景名胜区如庐山,国家森林公园如张家界,从建设一开始,就重视到了森林的疗养保健功能,规划和建设了专门的疗养功能区。

  森林疗养功能主要表现在森林小气候、森林环境功能与质量等多方面。

  1.适宜人类生存的森林环境与气候

  森林及地貌组合成的森林气候,以温度低、昼夜温差小、湿度大、区域内降雨较多、云雾多等气候特征适应于人类生存,考古学材料证实,人类的漫长童年期就是在森林中度过。森林的存在能大量地制造人类生存所必须需求的氧气,有效地降低太阳辐射和紫外线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据人口普查资料,我国多数长寿老人和长寿区,大都分布在环境优美、少污染的森林地区。法国的朗德森林是在这方面的一个突出例子,这个地区的居民在营造海岸松林分之后,平均寿命有所增长。虽然寿命增长是必然的,但增长的非常突然,于是人们普遍认为长寿是由于森林的直接影响。因此,有些资料表明,只要深入森林100 m以内散步或停留,就能真正地享受到森林空气,身心得到疗养,常常到林中散步,能够延年益寿。

  2.森林的杀菌功能

  森林能分泌杀菌素如萜烯、酒精、有机酸、醚、醛、酮等。这些物质能杀死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使森林中空气含菌量大大减少,据测定:南京市各公共场所空气含菌量为每立方米49700个,公园内为1372-6980个,郊区植物园为1046个,相差12—25倍。张家界森林公园的夫妻岩人工杉木林内含菌量仅244个。林道附近因游人影响为524个,而同时在公园内游人食宿中心测定为13918个。大庸市汽车站为32753个,相差达134倍。浙江千岛湖森林公园建成后,公园内林地空气含菌量为646个,仅为县城千岛湖镇的1/120。研究表明了森林中许多树木能挥发不同的杀菌素。如一公顷的榉、桧、杨、槐等树木,一昼夜能分泌30公斤杀菌素,能将一个小城市的细菌控制在一定标准之下。因而许多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游客在森林中旅游和度假,呼吸大量的带有杀菌素的洁净空气,能对病情有所控制和治疗。尤以松林,因其针叶细长,数量多,针叶和松脂氧化而放出臭氧,稀薄的臭氧具有清新的感受,使人轻松愉快,对肺病有一定治疗作用。所以有许多疗养医院大都建在松林之中或者建在松树分布较多的地区。

  3.森林净化空气

  森林中空气含尘量少,大气中的漂浮尘埃多吸附在森林中的叶片及树枝上。因而空气中的含尘量比公共场所要明显减少。张家界森林公园的杉木幽径的游道空气中每立方米含尘量为2.22×108个,阔叶林景点中含尘量为0.81 ×108个,而空旷地游人食宿中心为5.32 ×108个,大庸市汽车站为3.85×108个,相差6.5倍。森林公园空气中含尘量少,同时氧气含量大,一公顷森林一年可释放氧气1152立方米。对哮喘、结核病人有一定疗养功能。

  4.森林降低噪音

  噪音低,是森林环境的又一特征,林木的存在能消除自然环境中的一些有碍人类健康的噪音。经森林过滤后的声音,一般人体能够忍受。据研究:绿色植物通过吸收、反射和散射可降低1/4的音量。40米宽的林带可减低噪音10-15分贝。30米宽的林带可减低6-8分贝。公园中成片的林木可减低26-34分贝。由于森林的这种“天然消音器”的作用,可使一些长年生活在噪音环境的游人(工厂和闹市区居民)通过在舒适的声音环境中得到疗养,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可得到休息和调整。

  5.森林产生负氧离子

  在森林的卫生保健功能中,另一个最大的作用在于森林能大量产生“负氧离子”。空气中离子分为阳离子与负离子,阳离子对人体健康有害,空气中阳离子过多,会使人感到身体疲倦,精神郁闭,甚至旧病复发。阳离子一般发生于污浊的市区,通气不良的室内。而阴离子又叫负离子,负氧离子有益人类健康,主要能镇静自律神经,促进新陈代谢、净化血液、强化细胞功能、美颜和延寿。一般在空气中负离子含量为1000个,而重工业区只有220-400个;厂房内25-100个;在森林上空及附近负氧离子约为2000-3000个;在森林覆盖率35-60%的林分内,负氧离子浓度最高,而森林覆盖率低于7%的地方,负氧离子浓度为上述林地的40-50%。尤以森林峡谷地区,峡谷内有较大面积水域时,则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据国外研究表明:负氧离子浓度高的森林空气可以调解人体内血清素的浓度,有效缓和“血清素激惹综合症”引起的弱视、关节痛、恶心呕吐、烦躁郁闷等能改善神经功能,调整代谢过程,提高人的免疫力。能成功地治疗高血压、气喘病、肺结核以及疲劳过度,对于支气管炎、冠心病、心绞痛、神经衰弱等20多种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并能杀死感染性细菌,促使烧伤愈合。

  6.森林的绿色心理效应

  绿色的基调,结构复杂的森林,舒适的环境等对人的心理作用更是为人们所重视。据游客反映,人们在森林中游憩,普遍感到舒适、安逸、情绪稳定。据测定:游客在森林公园中游览,人体皮肤温度可降低1一2℃,脉搏恢复率可提高2-7倍,脉搏次数要明显减少4-8次,呼吸慢而均匀,血流减慢,心脏负担减轻。对于长期生活在紧张环境中的游人,可通过森林疗养在身体和心理上得到调整和恢复。

  森林的绿色视觉环境,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多种效应,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调查发现森林公园中的游客在绿色的视觉环境中会产生满足感、安逸感、活力感和舒适感。研究表明,森林主要是通过绿色的树枝,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减少对眼睛的刺激。“绿视率”理论认为,在人的视野中,绿色达到25%时,就能消除眼睛和心理的疲劳,使人的精神和心理最舒适。

  7.森林及环境是人类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战场前线,当败局已定的德国军队士兵,在战壕中满含眼泪聆听了那首迪特利希著名的哀愁思乡之歌后,许多士兵在高喊:“我要回布兰肯的森林去!”“我的家在黑森林!”“我是在巴伐里亚的森林中长大”,……,汇成了一曲回到故乡森林去的大合唱,战场上士兵首先想到的是森林,而不是自己的居所,或者把家与森林完全等同了,反映了人类追求向住森林的一种潜意识的深层次的心理需求的感情。

  历史表明,人类的漫长童年是在森林中度过的,而且森林在不同的时期,都提供了人类心理和生理上的庇护场所,满足了人类的种种需求。人类对森林有着积极肯定的情感。根据巴甫洛夫的“大脑动力定型”理论,人类早期的这种积极肯是的情感,已经映入了人类大脑皮层深处,形成了一种潜在的意识。因此,尽管人类已从森林中走出,走入了城市与田园,然而这种深层次的要求时时会表露出来,影响到人们对森林的感情和需求。人们一旦进入森林,这种感情就会爆发出来。人好像回到了童年,甚至母胎中的美好境界,心理得到镇静、中枢神经系统得到轻松,全身得到良好的调节,并感到轻松、愉悦、安逸。许多因环境紧张或者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通过森林的这种功能会不治而愈。

事业单位
手机官网

手机官网